Research Article | | Peer-Reviewed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ceived: 4 June 2025     Accepted: 10 July 2025     Published: 23 July 2025
Views:       Downloads: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signific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to build a strong contingent of Party members. Therefore, Party building workers should not only identify the motives for joining the Party and the Party spirit awareness of potential member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ersist in the assessment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fter their admission. After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P human resource theory,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construct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dex system for college Party members from five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vanguard model, talent cultiva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brand radiation. Furthermore, it selects internal samples from the Party branch for case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ining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y optimizing 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reserve force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ublished in Science Innovation (Volume 13, Issue 4)
DOI 10.11648/j.si.20251304.13
Page(s) 68-74
Creative Commons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or format,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Copyright

Copyright © The Author(s), 2025. Published by 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5P Model,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arty Members

1.引言
自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及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高校党员队伍建设便被置于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位置。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持续强调需深化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特别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性,并指出高校作为党员发展的“前沿阵地”,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确保党员教育管理的严谨性和实效性。
党的二十大以来,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2023)》数据显示,全国年度发展党员总数达到240.8万人次,其中学生党员占比显著,高达91.9万人,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党员队伍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源泉。鉴于党建工作的本质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相连,本文依托5P人力资源理论框架,深入探索并实践创新性的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路径。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教育命题,旨在探索一条从严从实、高效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通过此路径,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夯实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接班人,从而有力推动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实施,为社会发展贡献坚实的力量。
2.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育人工作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积极探索。然而,要有效发挥党组织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仍需正视并解决当前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1.育人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与利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育人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与利用成为一大难题。这主要源于几方面原因:一是部分高校对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党建育人资源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二是部分党员在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对组织提供的育人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利用,影响了资源效能的发挥;三是高校内部行政部门间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党建育人资源的有效落地,尤其是组织部门在干部选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之间的平衡上存在偏差。
2.2.育人方法缺乏创新与特色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实践创新与特色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一方面,面对学业压力与培养任务的双重挑战,高校难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丰富育人手段,导致培养过程流水线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另一方面,高校在构建特色育人路径、打造支部品牌方面尚显不足,未能充分结合院校自身发展特点与文化底蕴,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2.3.育人途径单一且缺乏连续性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组织生活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同时,党员培养与考察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现象,断层问题突出,这与育人途径的单一性密切相关。为改善这一状况,需拓宽育人实践路径,如通过爱心帮护、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同时,应完善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开展多样化的育人方案和活动,如知识竞赛、特色党支部建设等,以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确保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路径
人力资源5P模型主要指识人(Perception)、选人(Pick)、用人(Placement)、育人(Professional)、留人(Preservation)五个方面。将人力资源5P模型融入党员发展流程与方法之中,是对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模式与路径的一种创新。下文将以5P育人原则作为基本逻辑与理论基础,总结并归纳如何利用5P育人法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严从实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模式。
3.1.以思想道德为识人基础
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入党意愿,但从发展情况来看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样化的特点,仍有诸多入党申请人对党的认识不足,在其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其对自身“为何入党”以及“入党后应该如何做”这两个关键问题,往往持有较为模糊的概念。有部分学生仅仅是基于家长期望、就业需要乃至于盲目跟风追求入党,而对党组织真实抱有极大热情,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坚持为人民服务并牺牲自我的高校学生仅占极少数部分,这一现象令高校党员队伍建设从初期开始就埋下隐患,从而导致后期队伍建设积极性不高、党员素质不强等问题频频出现。故应结合人力资源5P模型的识人角度从选择入党积极分子入手,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带动党建发展以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思想道德作为识人基础,加强树立与学生相关联的“大思政”意识,加强知识型党支部的建设,同时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团支部、学生班级群体与党支部的交流合作,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将理想信念教育做深做实,如可以利用正面典型例子进行宣传教育,并利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提醒,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等平时的观察与考核,确保其落实“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3.2.以先锋模范为选人标杆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共产党员素质发展的高低,目前有诸多学生对于高校发展党员的流程与评选规则存在质疑性,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按照已经出台的文件,如《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文件的要求进行党员筛选,但这些标准对于各个高校来说细化方式不同,形成的指导性文件均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对于党员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具有差异性和个案性的特点的,所以对于高校党员队伍“发展谁”、“谁最应该被发展”等问题仍旧存在争议,这也涉及到了发展评价体系是否规范、公平的问题。结合5P模型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将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选拔党员的标准。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培养通常侧重于课业、科技创新及科研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重点选拔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甚至多个领域内展现出模范先锋带头作用的学生,作为党员的发展对象。
此外,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党员同志的为民服务意识以及培养对象的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而言,应融合“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精神,并重视其对支部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聚焦于服务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的培养。为此,可以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如志愿者时长、定期活动的参与率等指标,来评估并选取那些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高校学生作为积极分子乃至发展对象。
3.3.以人才培养为育人核心
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基石,其培养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因此,在选出具有模范先锋作用的党员发展对象后,应当持续强化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各个阶段,都应深化5P模型下的“五度育人”理念。一方面,要优化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党性修养;另一方面,注重第二课堂的拓展,通过企业参观、模拟经营、职业发展分享等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专业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党内关怀,加强日常管理,通过“两学一做”、“四史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活动,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4.以组织建设为留人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把关不严、组织纪律性不强、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应加强组织建设,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开展具有特色的党员活动,增强党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建立经验分享机制,鼓励优秀党员分享成长经历和心得体会,促进党员之间的互学互鉴,共同提升;三是完善积极分子发展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文件,确保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符合要求;四是加强党员考核和评价制度,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党员发展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措施,加强组织建设,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党员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3.5.以品牌辐射为用人特色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究如何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对于提升党员同志素质、建设支部特色化品牌,唱响育人主旋律,实现党建与教育学同频共振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组织建设的规范化、识人选人的标准化,更应当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宣传作用,从打造支部组织特色品牌出发,落实支部用人特色与方案规划,帮助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等多元并行筑牢党性思想,聚焦使命担当,弘扬红色文化,焕发支部组织的活力,不断创新党日活动,让高校学生因支部而发展,也让支部因高校学生而焕发活力。
综合来看,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建设路径具体如图1所示。
Figure 1. 图1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建设路径图。
4.5P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党员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4.1.高校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目的
如上所述,传统的高校党员评价考察体系存在不足,往往侧重于对发展对象的“鉴定”与“等级划分”,而非全面促进其成长。在5P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目的不仅是识别优秀的领头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过程研判,帮助高校学生党员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简而言之,该体系更注重过程性与育人作用的结合。
4.2.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的基本原则
基于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建设的目的,构建考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两点:
4.2.1.考核评价需要满足“五性”
构建科学的高校党员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满足客观公正性,客观的评价各个阶段党员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找准育人方向和问题,公平公开的进行评价;二是满足成长性,以党员育人成长与发展作为具体任务,推动高校党员发展的自我成长,为民服务意识、能力与本领的增强;三是满足连续性,能够满足高校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再到预备党员,最后是正式党员,满足各个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特征;四是满足适度性,制定的标准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需要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五是需要满足认同性,需要获得被评价人员与支部骨干等多方关联人员的认可,具有一定便捷性和可执行性。
4.2.2.考核评价内容需要满足全面性
高校党员考核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还应当与党员队伍的建设、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党员队伍综合教育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发挥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更新考核方法,制定考核体系。除了考核的普遍性、科学性与规范性,也应当重视特殊性原则,结合高校学生考核标准进行,即政治理论学习、党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专业学习成绩、科创科研情况、志愿参与情况以及群众意见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评,需要各个环节有证明,有先锋模范榜样作用的记录,将多样化的考评依据作为党员发展、转正以及年度党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4.3.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的构建
在新时代背景下,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党建建设总要求,将具体任务分解至个人进行具体化考核。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并参考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运用5P人力资源育人理论,构建高校党员发展量化考核标准(见表1)。
表1 高校党员发展考核评价量化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评价标准(单位)

作用方向

思想道德

思想汇报(X1)

每一季度需上交一次思想汇报,按年合计次数

次数

正向

与群众的联系性(X2)

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活动,能够协助党支部组织各类活动并做好校园的稳定性。是则计5分,否则计0分

分数

正向

理论素养及政治素养(X3)

是否坚定理想信念,网络舆论是否正确,能否坚决抵制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活动,不参与邪教组织和反动组织。是则计5分,否则计0分

分数

正向

先锋模范

科研科创活动(X4)

科研活动方面,发表校级核定期刊的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计25分;科创活动方面,获得院级奖项的计15分,获得校级奖项的计20分,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计25分

分数

正向

社会实践活动(X5)

实践学分成绩为优秀的计25分,良好的计20分,中等计15分,及格计10分,不及格不计分

分数

正向

集体活动参与(X6)

每学期需参与5次由校、院、班组织的各项活动,按年合计次数

次数

正向

志愿参与活动(X7)

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总时长

时长

正向

专业学习成绩(X8)

每学年各科学习成绩的平均绩点

绩点

正向

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参与情况(X9)

参与实习实践、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情况达到规范要求的计20分,未达到要求规范的计5分

分数

正向

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X10)

心理素质方面,拥有积极乐观、和平开放、理性包容的心理素质的计10分,否则计5分。身体素质方面,能够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的计10分,若有体测标准,则达到优秀标准的计10分,良好计8分,中等计6分,合格计4分,不合格计0分

分数

正向

道德素质(X11)

是否能够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遵守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达到优秀标准计20分,良好计15分,合格计10分,不合格计0分

分数

正向

综合素质(X12)

是否能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规党纪,校规校纪,严格要求自身。满足者计20分,若有违规违章等记过行为的计0分

分数

正向

思政学习主动性(X13)

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学习强国”、“三会一课”,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达到优秀标准计20分,良好计15分,合格计10分,不合格计0分

分数

正向

组织建设

个人的党性修养(X14)

是否能够主动提高党性修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积极服务身边的同学。达到优秀标准计10分,良好计8分,合格计6分,不合格计0分

分数

正向

党日活动及组织生活会的参与度(X15)

参与党日活动及组织生活会的次数

次数

正向

党费的缴纳情况(X16)

及时缴纳党费的计10分,积极分子阶段及以下计10分,未能及时缴纳计0分

分数

正向

品牌辐射

参与创新性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X17)

若能够作为主力参与到特色党日活动的策划,或者能够向支部提出针对创新型活动的合理建议,每参与一次活动或提出一次建议计10分,以100分为上限

分数

正向

特色支部的宣传带动作用(X18)

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能起到支部带头和引领作用,担任班委、课代表、其他学生干部、寝室长、楼层长、网格长等各种职务,积极服务身边同学的计30分,有教师、同学等强烈推荐意愿的计30分,其余均计10分

分数

正向

4.4.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模型构建
基于评价目标确定具体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后,针对各级指标的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收集所需数据,对于缺失严重的非重要指标予以删除。考虑到衡量指标的单位有所不同,因此对所采集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取值介于0-1之间,为符合统计惯例,可将计算所得的评价指数统一转换成百分制。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指标的作用方向均为正向,故其标准化处理如下:
xij=xij-minxjmaxxj-minxj(1)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该指标所有样本值之和的比值ωij
ωij=xiji=1mxij(2)
计算j项指标的信息熵ej
ej=-1lnmi=1mωij×lnωij(3)
计算信息熵ej的冗余度dj 
dj=1-ej(4)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φj:
φj=djj=1mdj(5)
计算高校党员发展考核综合得分:
HDPj=j=1mφj×ωij(6)
4.5.高校党员考核运行程序与效果
4.5.1.运行程序
高校党员考核运行程序应综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两种方式。首先,党员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相关佐证材料。随后,开展支部评价,由支部委员会成员依据考评标准和佐证材料对支部党员进行打分。最终成绩由自评分与支部评分的平均值乘以相应比例得出。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的得分排名进行综合评价和判定。
4.5.2.考核处理结果
考核结束后,根据分数顺序和支部发展名额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发展人选。预备党员的转正依据其是否达到AA标准。正式党员则根据得分划分为AAAAA、AAAA、AAA、AA及A五个等级,优秀党员候选人从AAAAA等级中产生。AA以下等级的党员需向党组织汇报,进行自省,党组织将跟进其表现。具体评议标准见表2
表2 高校党员发展考核评级表。

区间

评级

前20%

AAAAA

21%-40%

AAAA

41%-60%

AAA

61%-90%

AA

后10%

A

4.5.3.考核效果
该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5P人力资源育人模型的应用,增强了考核的特色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实效性。此体系不仅促进了党员的合理发展和表彰,还激发了广大高校党员的积极向上态度和良性竞争机制。同时,它增强了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调动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提升了党性修养。此外,考核不仅加强了党员及发展对象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还提升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整个过程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下进行,有效督促了党员及发展对象的行为规范,增强了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4.6.案例研究
4.6.1.样本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某学院某支部近5年的党员发展数据积累。
4.6.2.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评价过程
1)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各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各指标权重。

指标

X1

X2

X3

X4

X5

X6

X7

权重

0.037

0.023

0.024

0.103

0.038

0.033

0.088

指标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权重

0.016

0.008

0.017

0.077

0.008

0.027

0.108

指标

X15

X16

X17

X18

合计

权重

0.034

0.012

0.024

0.323

1.000

2)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综合评价结果。

学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绩效

0.893

0.855

0.866

0.880

0.906

0.910

0.818

0.407

0.789

0.672

排名

3

6

5

4

2

1

7

13

8

9

学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绩效

0.341

0.616

0.223

0.249

0.181

0.254

0.319

0.264

0.270

0.238

排名

20

10

41

37

47

36

25

32

30

40

学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绩效

0.191

0.173

0.201

0.213

0.211

0.327

0.339

0.380

0.262

0.421

排名

46

49

45

43

44

24

22

16

33

11

学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绩效

0.372

0.257

0.247

0.221

0.174

0.172

0.239

0.350

0.408

0.381

排名

17

35

38

42

48

50

39

19

12

15

学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绩效

0.311

0.352

0.384

0.341

0.330

0.282

0.284

0.262

0.268

0.311

排名

27

18

14

21

23

29

28

34

31

26

5.总结
高校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高地,其党建工作承载着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面对时代的变迁与挑战,高校党建必须坚守初心,勇于创新,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探索与实践。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党建育人现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5P人力资源模型,旨在探索一条适合高校党员发展的育人新路径,并构建了基于5P育人视角下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这一体系,我们不仅能够推动高校特色第二课堂的蓬勃发展,还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强化党支部作为“理想信念强化助推器”的功能,为大学生党员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的方案。这一探索不仅为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及考核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高校党员队伍育人建设应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紧密围绕高校党建的特殊使命与担当,确保每一位党员都能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任何场合都能自豪地亮出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我们要大力弘扬党的红色文化精神,以此为纽带,加强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夯实高校党员队伍这一“基础工程”。
此外,构建高效、科学的党员评价体系,将成为激励高校党建不断前行的活力源泉。这一体系不仅能够强化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从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全面提升高校党员的活力与生命力,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此课题由“上海理工大学尚理晨曦社科专项项目资助”。
References
[1] 李建强,黄海洋,陈鹏.高校党组织党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研究 [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 No. 6: 23-26.
[2] 王利群, 王嵩.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No. 6: 689-691.
[3] 秦晓钟, 穆玉兵, 高一丹.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再探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1, No. 5: 34-35.
[4] 廖建桥. 5P模型——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分类方法 [J]. 管理学报, 2004, 1: 71-75.
[5] 郑慧嬪.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下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探讨 [J]. 就业与保障, 2021, 23: 58-60.
[6] 李月. 试论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主要原因与现实对策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35(8): 182-184.
[7] 曹晓声. 关于坚持政治标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研究——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5: 76.
[8] 黄震, 王慧, 刘宗辉. 以“三全育人”为视角的研究生党建育人分析 [J]. 吉林教育, 2022, 29: 12-14.
[9] 陆琼燕, 柯心.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23: 11-13.
[10] 刘冬雪.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1, 6: 124-125.
[11] 夏月梅. 对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考评体系的思考[J]. 文教资料, 2014, 20: 32-34.
[12] 白云贵,车清文,姚佳城.大学生党员发展“五维”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探索与实践 [J]. 区域治理, 2024, 2: 191-193.
[13] 刘德强,彭国樑.大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上海E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例[J].改革与开放, 2018, (7): 131-133.
[14] 张敏, 李克明, 王琴.“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育人体系构建探究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 88-90.
[15] 符可.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党史育人路径探析 [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2022, No.12: 5-9.
Cite This Article
  • APA Style

    Wei, Z. (2025).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cience Innovation, 13(4), 68-74. https://doi.org/10.11648/j.si.20251304.13

    Copy | Download

    ACS Style

    Wei, Z.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ci. Innov. 2025, 13(4), 68-74. doi: 10.11648/j.si.20251304.13

    Copy | Download

    AMA Style

    Wei Z.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ci Innov. 2025;13(4):68-74. doi: 10.11648/j.si.20251304.13

    Copy | Download

  • @article{10.11648/j.si.20251304.13,
      author = {Zhang Wei},
      title =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journal = {Science Innovation},
      volume = {13},
      number = {4},
      pages = {68-74},
      doi = {10.11648/j.si.20251304.13},
      url = {https://doi.org/10.11648/j.si.20251304.13},
      eprint = {https://article.sciencepublishinggroup.com/pdf/10.11648.j.si.20251304.13},
      abstract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signific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to build a strong contingent of Party members. Therefore, Party building workers should not only identify the motives for joining the Party and the Party spirit awareness of potential member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ersist in the assessment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fter their admission. After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P human resource theory,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construct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dex system for college Party members from five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vanguard model, talent cultiva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brand radiation. Furthermore, it selects internal samples from the Party branch for case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ining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y optimizing 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reserve force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year = {2025}
    }
    

    Copy | Download

  • TY  - JOUR
    T1  -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eam Building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5P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U  - Zhang Wei
    Y1  - 2025/07/23
    PY  - 2025
    N1  - https://doi.org/10.11648/j.si.20251304.13
    DO  - 10.11648/j.si.20251304.13
    T2  - Science Innovation
    JF  - Science Innovation
    JO  - Science Innovation
    SP  - 68
    EP  - 74
    PB  - 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SN  - 2328-787X
    UR  - https://doi.org/10.11648/j.si.20251304.13
    AB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signific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to build a strong contingent of Party members. Therefore, Party building workers should not only identify the motives for joining the Party and the Party spirit awareness of potential member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ersist in the assessment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fter their admission. After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P human resource theory,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construct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dex system for college Party members from five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vanguard model, talent cultiva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brand radiation. Furthermore, it selects internal samples from the Party branch for case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ining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y optimizing 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reserve force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VL  - 13
    IS  - 4
    ER  - 

    Copy | Download

Author Information
  • Bus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 Table 1

    表1 高校党员发展考核评价量化表。

  • Table 2

    表2 高校党员发展考核评级表。

  • Table 3

    表3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各指标权重。

  • Table 4

    表4 5P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员考评体系综合评价结果。